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关于国际法学院张晓君等10人赴澳大利亚交流学习的情况报告

关于国际法学院张晓君等10人赴澳大利亚交流学习的情况报告

  应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邀请,经学校同意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国际法学院张晓君同志等10人于2019年8月6日至8月30日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交流学习并开展全英文国际法课程群项目建设,该学习团队在外停留时间共计26天。因行前工作准备充分,出访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在境外未发生意外事件,现将出访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我校与悉尼科技大学签订了《西南政法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学生及教师交流、学术信息交流、学术会议、合作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此次项目即是对该协议的具体落实。同时,此项目也是我校全面贯彻实施《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重要精神,根据我校“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具体方案,为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实施全英文国际法课程群建设,提升我校教师团队双语授课和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创新举措。

  二、学习交流情况

  本次学习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授课,二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

  第一,授课学习。主要包括法律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及观摩课堂学习等。1. 法律课程主要包括澳大利亚的基本法律制度、法律的研究以及澳大利亚独具特色的土著法律项目。2. 涵盖课堂教学方式的课程有12门,主要涉及悉尼科技大学为未来学习的愿景和战略、学生主观能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未来学习”的教学方法、翻转教学模式、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特质、如何设计学科课程、学生海外实习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以及学生评估和反馈对于教学能力的提高等。通过该12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项目团队中的各教师积极学习悉尼科技大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各自现有的教学方式,思考如何才能利用好课堂,教授生不能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如何教学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团体协作精神。通过对悉尼科技大学教学方法的学习,团队教师对于上好全英文课程增添了自信,收获颇丰。3. 课程观摩。除听取课堂教学外,团队教师每周还观摩了二节悉尼科技大学的实时教学课堂,在课堂第一线观察课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师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具体落实。

  第二,实地参观。团队教师前往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和土地与环境法院法官进行实地参观、开展实地研讨。在研讨会上,团队教师踊跃发言,就澳大利亚的法律制度、审判制度及法院的管辖范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团队教师也就对方感兴趣的法律问题展开了交流。

  三、主要收获

  (一)加深了我校对该项目的了解

  自2014年我校与悉尼科技大学签订备忘录以来,我校多次派教师和学生参加合作交流。通过此次老师们实地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了西南政法大学对悉尼科技大学的了解,有助于促进该交流项目的持续运行及完善。

  (二)启发了老师们的教学思维模式及教学方法

  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与国内法学院最大的不同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未来学习”教学框架和理念贯穿该校所有学科。2007年悉尼科技大学主管教育和课程的副校长Shirley Alexander主管教育和课程首次提出了“未来学习”的愿景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通过此次赴澳大利亚进行交流学习,促进老师们注重运用翻转课堂、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同时,现所有参加该项目学习的老师将通过教学大纲等课程的学习,把所学经验应用于全英文国际法课程项目建设之中。

  (三)与项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并就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老师们不仅可以及时观察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做到随时收取学生们的相关问题并反馈给对方项目相关负责人。项目开始和项目进行期间,对方安排了西政的十位老师们与悉尼科技大学院长、教授和国际处老师的见面会。悉尼科技大学院长Maxine和Grace Li、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老师Joyi及项目协助方Isabel和Kumar等出席了见面会。在见面会上,双方就项目运行情况、老师们在项目期间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交流,并就以后如何加强沟通,提供更好的老师间交流学习的服务进行了探讨。

  四、结语

  通过此次张晓君等十名国际法学院老师赴澳大利亚参加悉尼科技大学交流学习并开展课程群项目建设,我校对该项目有了更深的了解,巩固了我校与悉尼科技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老师们通过在澳洲一流名校交流学习,对于悉尼科技大学先进的为未来学习的教学理念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老师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培养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独立思考的能力。

  国际法学院

  2019年9月16日